全国咨询热线:400-666-7579
当前位置:
首页 客户见证 家长反馈 宽容≠纵容,别把二者混为一谈

宽容≠纵容,别把二者混为一谈

发布时间:22-06-09 点击:54次

 宽容,这是我们提倡的家教方式,它比管制更有效果。但是,在宽容的同时,我们也别忘了那份责任心,别把宽容演变成了纵容。


如今,很多父母的教育很容易走极端,不是严加管制,就是一味纵容。


在纵容型的亲子沟通中,由于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没有行为规范,很多孩子最终成为了一个放荡不羁、没有责任感、没有自强自立人格的人,更为严重的会沦为阶下囚,走上一条“邪道”!


所以,在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时,我们必须保持宽容却不迁就,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欣欣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和爸爸相依为命。今年,她刚刚进入中学,爸爸就决定放手让她自己感受人生。


欣欣放学回来晚了,他从不过问;作业是否写完,他也不打听。孩子向他要钱买东西,他也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


爸爸的这个行为,让奶奶有些看不惯了。谁知道爸爸却这样回答:“你懂什么?我这是尊重孩子!”看着快乐的欣欣,爸爸也很满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然而,刚过了一个学期,爸爸却在一个下午得到了非常不好的消息:欣欣学会了抽烟,并和校外人员一起敲诈本班的一个女生!


在政教处办公室里,爸爸着实想不通,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他向政教处主任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委屈地说:“老师,为什么欣欣会变成这个样子?难道我的宽容教育有问题吗?”


政教处主任叹了一口气,说:“哎,你哪里是宽容,简直就是纵容!孩子才多大,她没有家长的指引,自然会走上一条歪路!”


听完政教处主任的话,欣欣的爸爸顿时傻眼了。


很多父母都如欣欣的爸爸一般,将宽容与纵容混作一谈。


容,这是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以一种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的过失,不一味地追究责任,只是及时地、技巧性地引导、提醒、启发,使孩子的内心深处感到自责悔恨,促使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修正行为。


而纵容却相去甚远,父母对孩子从来不管不问,任由孩子我行我素、一错到底。


孩子自由是好,但是自由过了头,那么飞翔的终点就非天堂,而是地狱。


想要给予孩子宽容而不是纵容,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破坏性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如果发生了这样的行为,父母就应该介入,让孩子把情绪通过言语发泄出来,或者通过其他象征性的渠道,而不是要摔东西搞破坏。


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必须做,这才是真正的宽容。


具体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宽严相济、松紧有度:


1.宽容孩子的无知


孩子年龄小,某些问题自然不可能完全理解,因此父母应教给孩子有用的知识。


例如孩子亲历社会少,没有经验,说些很令人生气的话,这时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用什么样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合适,而不是站在一旁当“甩手掌柜”,放任自流。


2.不迁就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做错事,这是很正常的,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要宽容孩子,以理解的心态去沟通,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引导孩子自己去改正错误。


赵勇强是个两岁大的孩子,经常黏着妈妈。这天,妈妈把他带到公园去玩,母子俩坐在草坪树荫下,儿子发现了一个小黑点在爬,连忙爬过去用手去捉,原来那是一只蚂蚁。


从小到大,这是赵勇强第一次接触小蚂蚁,因此非常好奇。他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抬起脚,准备把蚂蚁踩死。


眼见孩子的脚就要落下,妈妈赶紧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多乖啊!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它的宝宝呢!你不能踩死它,***妈还在等着它回家呢。”


于是,赵勇强就趴在一旁惊奇地看着那只蚂蚁爬来爬去。蚂蚁遇到障碍时,儿子就用一根小草搭桥让它爬过去。看到小蚂蚁爬回洞穴,他快乐地拍起了手。

妈妈欣慰地笑了,因为她知道,孩子的心里已播下同情关爱的种子。


踩死小蚂蚁,这本身不是正确的行为。这要是换了个别母亲,可能会鼓励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以此锻炼孩子的胆量,但这显然不是合理的教育方式。


引导很重要!


不纵容孩子的错误,告诉他正确的道理,这才是称职的父母,成熟的父母。


生活中,父母应当对孩子表现出施以宽容之心,但凡是有一个度,过渡的宽容其实就是纵容,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所以,别把宽容当纵容,这是每一个父母都应注意的教育细节。


好了,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吧。感谢聆听的大家!~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