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400-666-7579
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小孔子 最新公告 习近平: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2-06-09 点击:87次

 

 

兴国有望:政治局集体学习古代治国之道——新华社电

近平: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卜宪群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国精神
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
习近平说,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习近平说,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解决中国问题要在中国探寻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习近平强调,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
解读
民惟邦本,语出《尚书》,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政得其民,源于孟子的仁政思想,意思是说施政应得民心。这两个表述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
礼法合治,是指将道德伦常与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治理国家。孔子强调礼治,荀子则阐述了礼法并施思想。西汉时期,董仲舒则在礼法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德主刑辅”,突出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主要工具,辅之以刑罚。“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传统法律思想。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典出《贞观政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意思是治理国家,最紧要的是获得优秀的人才。治国先治吏,则强调吏治的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优先性。这两个表述分别从选任和管理两个角度阐明吏治的重要性。
为政以德、正己修身
为政以德,语出《论语》,意思是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正己修身,意思是加强自我修养、端正品行。这两个表述体现了儒家的德治思想,其中前者强调以德治国,后者强调以德养身。另外,“正己修身”往往被看成是“为政以德”的一个前提。
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居安思危,语出《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改易更化,更化,即是改制、改革的意思。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居安思危,强调忧患意识与长远考虑,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改易更化”。
习近平说传统文化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到曲阜孔府考察,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014年两会期间 习近平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2014年5月4日 习近平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
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长篇讲话,这是大会首次迎来国家主席演讲。

2014年10月13日 政治局集体学习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习近平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