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400-666-7579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见问题 读经理念 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五)

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五)

发布时间:22-06-09 点击:47次

(本文版权属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提高专注能力的最佳途径
          我们已经知道,专注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其实,专注对于大人来说又何尝不重要呢,做任何事,都离不开“专注”二字。所以要想孩子学习好、将来事业有成,就要从小锻炼孩子专心致志的“静”的能力。静的功夫如何修炼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静坐。静坐比较适宜成年人练习,是一门大学问,有着精深的理论和众多的方法,而且最好能够有明师的指导。孩子天性好动,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对静坐的理论与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并有相当的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轻易违背孩子的天性去教孩子静坐,不妨等孩子身心长大成熟之后再作这方面的考虑。关于这一点,我必须说明,这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而已。其实,锻炼孩子的静功,是有很多种途径的,练书法、学画画、下围棋、打太极拳、吹弹乐器等等,都是训练孩子心念专一的好方法。可惜的是,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送孩子去学这些本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专注能力,而是把掌握甚至精通这些本领当做主要目的,希望孩子能够早日考级别、出成果、拿名次,这就是本末倒置了。殊不知,这其中任何一项本领,要想达到很高的水平,无一不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勤学苦练、不断钻研甚至是花费毕生的精力才能做到的,而学有所成的最基本的前提,还是专注两个字。专注是本,功效是末;专注是因,功效是果。如果舍本逐末,反果为因,最终只能是事与愿违。

        因为参与上述练书法、学画画、下围棋、打太极拳、吹弹乐器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能力,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这些项目学得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出色。这些孩子之所以学习好,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孩子聪明多少,而是因为通过锻炼,他们的专注能力要高于其他孩子。可以说,任何善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较高的专注能力。因此,只有当专注能力得到了提高之后,孩子的学习效果才会越来越明显。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锻炼专注能力的活动或方法,能够适用于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人群呢?有!有一种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已经推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五四”运动中被当时的新青年所反对和抛弃,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被国人渐渐淡忘,近十几年来又日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和推广。这种既能够有效提高专注能力、又能使人受益终生的方法,就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作为启蒙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已经被中国人运用了千百年。自古以来,这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民族始终接受着一脉相承的文化熏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同时,经典诵读也是传承思想文化的重要手段。实际上,不仅是我们中国人,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能够传承至今,经典诵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典诵读之所以具有如此功效,是因为它具有以下鲜明而优异的特点:

        第一,经典诵读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只需一书在手,便可随时随地诵读;

        第二,诵读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活动,诵读时全神贯注,心念专一,是一种“静”的状态。这种状态能使所读的内容不仅容易被牢记,而且容易被领悟;

        第三,由于诵读的对象是经典,因此通过诵读,牢记和领悟的是前人的思想精华和宝贵经验,是最重要的知识和道理;

        第四,诵读经典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将使人的专注能力持续增长,重要知识迅速积累,领悟能力不断提高。

        可以说,经典诵读这种活动的四大特点,是其他活动难以取代的;诵读经典这种方式的优越性,也是其他方式难以超越的。一个人,只要如法诵读经典,就可收到上述功效,读一次有一次的好处,多次读有多次的受用,天天读,持之以恒,那就受益终生。

        对于有人认为古文深奥难懂、是否适合孩子诵读的质疑,我们不妨来看看专家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管理系刘克苏教授在他的一篇关于儿童诵读经典的研究文章中指出:

        “为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揭示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所采取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性,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期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实验研究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乐观的: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报告认为,实验引起了反思:过去的许多观点和做法都错了。实验发现,目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儿童心智潜能的许多理论假设和估计有很大的不足,从而造成许多观念和做法上的失误。比如,实验中发现:相差4岁的幼儿熟练背诵一段文字所需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幼儿园中班儿童的识字能力超过了幼儿园大班的识字能力;幼儿识字的方法,和目前学校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幼儿是通过听老师读某个字的声音,同时观看这个字的形状来认识这个字,不用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背诵被成人认为艰涩难懂的文章,与背诵浅显易懂的儿歌是同一种意义的活动,难与易只是成人自己的成见; 幼儿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完全可以不按照传统习字的教育方法主动认字,越是在低龄阶段,听和看的能力对帮助识字越有帮助。以上这些现象,很多是研究者始料不及的,有的甚至大大超出了研究者原有的想象。

        “另外,实验还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到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诵读经典,就能够在识字量、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经典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的组合时,却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

        实际上,知识界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对经典诵读发表过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正面评价,上面摘录的虽然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段文章,但是很有说服力,应该足以消除一些人对孩子读经能力的顾虑了。